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亚博进入 > 新闻动态 >

尔朱荣的一生:开局是董卓,中途是曹操,没想到结局居然是何进

发布日期:2025-04-16 03:35    点击次数:177

公元530年9月,北魏永安年间,大将军尔朱荣府上突然热闹起来,来了很多道贺的官员。正当尔朱荣纳闷时,宫里传来喜讯——他的女儿,也就是孝庄帝的皇后尔朱氏生了个皇子。作为小皇子的外祖父,尔朱荣自然该进宫去贺喜。

尔朱荣兴高采烈地带着家人和亲信进宫,刚进去就感觉不对劲——宫里完全没有庆祝皇子出生的欢乐气氛。但他没把这异常当回事,继续大步往里走。谁知刚进内宫,大门突然关上,大批武士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。

直到这一刻,尔朱荣才恍然大悟自己被孝庄帝给耍了。他仗着自己武艺高强,还想靠蛮力控制孝庄帝来翻盘,哪想到孝庄帝早就布好了局。看到尔朱荣冲过来,孝庄帝二话不说直接一刀要了他的命。这个在北魏"河阴之变"中呼风唤雨的权臣,就这么一命呜呼了,连带着他十四岁的儿子尔朱菩提和三十多个心腹手下也一起送了命。

尔朱荣就像汉末搅乱天下的董卓,都是亲手把时局搞乱的人,可惜都没能笑到最后。他刚死北魏就乱成一锅粥,最后被自己的两个得力干将高欢和宇文泰捡了便宜。这人,崛起的时候轰轰烈烈,垮台的时候也是快得让人措手不及。

尔朱荣是契胡族人,他们家族从北魏开国皇帝那会儿就开始跟着朝廷打仗了。他祖上有个叫尔朱羽健的,因为立了功,被赏赐到秀容川一带生活。这地方在北魏首都平城南边,朝廷把尔朱家安排在这儿,就是让他们帮着看守平城的南大门。

展开剩余94%

后来尔朱家族一直帮拓跋家看守门户,这一守就是一百多年,直到北魏孝文帝把都城搬到洛阳才结束。

孝文帝迁都这件事彻底改变了北魏的政治格局,同时也让尔朱家族迎来了发展良机。那些搬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们突然发现,这里连个像样的牧场都没有,更别提好马了。而离洛阳的优质牧场,恰恰就在尔朱家族控制的秀容川地区。

后来尔朱家族靠着优质战马和鲜卑贵族搭上关系,不仅赚得盆满钵满,官职也一路飙升。传到尔朱荣这辈时,已经当上了北魏的梁郡公,家里管着八千户牧民,养着几万匹骏马,手下能调动的军队超过一万人。

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确实加强了民族交流,但没能解决北魏的老大难问题。特别是北方边境的六镇驻军,原本是抵御柔然的重要防线,现在因为迁都洛阳,军事地位大不如前。这些军人世代为兵不能转行,生活贫困,加上边疆条件艰苦,六镇军民的日子越过越艰难。

公元523年冬天,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让六镇百姓陷入绝境。朝廷救灾不力导致民怨沸腾,最终引发北方六镇大规模叛乱。野心勃勃的尔朱荣立刻意识到这是家族崛起的好时机。他果断变卖家产、招募勇士,迅速壮大自己的势力。当各地战火四起时,这位枭雄已经做好准备,等待属于他的时代到来。

六镇叛乱越闹越大,那些曾经骁勇善战的鲜卑贵族如今沉迷享乐,面对动乱束手无策,最后不得不向宿敌柔然借兵镇压。这时候尔朱荣瞅准机会,主动请命平叛。获得批准后,他靠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家族几代积攒的家底,迅速崛起成为北魏最强大的军阀势力。

尔朱荣在各地平定叛乱的过程中,朝廷给他的封赏不断加码。他还收编了很多六镇投降的士兵,把高欢、侯景、贺拔岳这些猛将都招揽到自己手下,势力一下子壮大了很多。

随着实力不断增强,尔朱荣的野心也越来越大。他不再满足于只控制太行山西边和黄河以北的地区,而是想翻过太行山,向河北扩张,夺取更多土地和权力。

公元528年武泰年间,尔朱荣接连给皇帝递折子,请求带兵去河北平乱。孝明帝怕他势力坐大难以控制,直接下旨不准他跨过边界。尽管尔朱荣兵强马壮,但面对北魏朝廷的威严还是不敢造次,只好暂时按下扩张地盘的念头,暗中等待新的时机。

没过多久,孝明帝突然改变了主意,下令让尔朱荣带兵进京。原来皇帝身边出现了比尔朱荣更让他头疼的麻烦——胡太后带来的威胁。

胡太后虽然是孝明帝的亲娘,但两人为了争权闹得跟仇人似的。胡太后甚至想下毒害死自己儿子。孝明帝察觉危险后,赶紧召大将尔朱荣带兵进京护驾。可孝明帝这人做事优柔寡断,既想靠尔朱荣的军队保命,又担心他进京后会抢走大权,结果半道上又发圣旨限制尔朱荣的行动。

诏书还没送到,孝明帝就被自己母亲下毒害死了。胡太后先谎称孙女元姑娘是太子,暂时稳住朝局,接着又拥立孝文帝的曾孙元钊当皇帝。

听说孝明帝被人下毒害死,尔朱荣觉得自己的好机会来了。他马上以替孝明帝报仇的名义起兵,这样既名正言顺,又能拉拢人心。同时他还拥立北魏皇族长乐王元子攸当皇帝,这就是后来的孝庄帝。孝庄帝也很够意思,投桃报李,给了尔朱荣很大的权力,让他可以代表皇帝发号施令,统领全国军队,还能自己开府设置官员。

形势一边倒,胡太后完全乱了阵脚。原先巴结她的大臣们跑得一个不剩,她只能剃光头发想假扮尼姑溜走,结果刚出宫门就被逮个正着。在尔朱荣眼里,胡太后和她扶持的小皇帝元钊就是挡路的绊脚石,二话不说就把他们扔进黄河喂鱼了。

来到这个阶段,尔朱荣看起来还像个能在乱世中整顿朝纲的得力大臣。但以他的野心,怎么可能满足于只当个辅佐皇帝的臣子?他想要更大的权力——直接夺取皇位。不过在正式篡位之前,他得先收拾那些不听话的北魏皇亲国戚和朝廷官员。

历史上权臣夺权通常都是拉帮结派、打压异己,一边收买人心一边杀鸡儆猴。但尔朱荣嫌这套太费事,干脆来了个"一锅端"。听信手下费穆的主意后,他假借祭天仪式把北魏朝廷的大臣们骗到黄河岸边,然后下令集体屠杀。两千多名官员瞬间命丧黄泉,尸体堆满河岸,这就是著名的"河阴惨案"。

当时尔朱荣并没有把所有人都扔进黄河淹死。实际上,那些曾经暗中投靠过他和孝庄帝的官员贵族们大多逃过一劫。他搞这场屠杀主要是为了吓唬北魏朝廷里的掌权者,好为自己日后掌权扫清障碍。

其实河阴之变不只是尔朱荣一个人干的,孝庄帝也在背后点头同意了。孝庄帝可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,他在朝廷里的根基比尔朱荣还要深厚。刚开始他俩配合得很默契,一起商量大事,互相帮忙,各得所需。很多洛阳的官员能跟尔朱荣攀上关系,其实都是靠孝庄帝在中间牵线搭桥。

河阴之变的结果完全出乎孝庄帝的意料,但对尔朱荣来说却是件好事。他和孝庄帝两大势力相争,总有一方要吃亏。权力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,在南北朝时期,权臣和皇帝从来就没法真正和平共处。

这下子,尔朱荣在孝庄帝面前完全露出了真面目。他刚把所有反对称帝的势力都铲除干净,就迫不及待想废掉皇帝,自己坐上龙椅当新君。

光靠武力镇压虽然能让人暂时害怕,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身边的贺拔岳拼命劝尔朱荣别急着造反,毕竟孝庄帝刚登基没多久,现在就急着换皇帝,跟之前胡太后乱搞朝政有什么区别?再说之前杀大臣已经惹毛了鲜卑贵族,要是现在直接篡位,等于和整个鲜卑族撕破脸,这样尔朱家就算坐上皇位也坐不安稳。

尔朱荣稳住洛阳局势后,马上赶回晋阳远程掌控朝廷。这时候的北魏王朝已经乱成一锅粥:先是六镇起义闹得天翻地覆,后来又出了河阴之变的惨剧。洛阳城被尔朱荣血洗后几乎成了空城,地方上更不太平——河北、关中、青徐这些地区造反不断。更麻烦的是,南边投靠了梁朝的北海王元颢,正被大将陈庆之护送着杀回北方要抢皇位。

尔朱荣准备先收拾河北造反的葛荣。这葛荣趁着北魏内部乱成一锅粥,居然自己当上了皇帝,还带兵围住了北方要地邺城,想灭了北魏朝廷,自己坐江山。

尔朱荣听说叛乱消息后立即率军镇压。出兵前他先派人侦察葛荣部队情况,发现对方虽有几十万士兵,但主要是步兵。而自己最拿手的就是骑兵作战,正好能克制对方,胜算很大。

公元528年,尔朱荣带着七千骑兵出征。他先假装打不过,引诱葛荣带着三十万大军来追。等敌人上钩后,埋伏的士兵突然杀出,打得葛荣军队措手不及。最终葛荣被抓,这场席卷河北的大叛乱就这样被平定了。

为了防止剩下的残兵败将再聚集闹事,他下令让葛荣的士兵就地解散,既往不咎。愿意当兵的可以留下继续服役,之后根据才能任用葛荣的旧部。就这样,葛荣彻底平息了六镇起义及其后续引发的所有叛乱。

北方刚安定下来,南方又闹出了乱子。之前逃到南边的北魏皇族北海王元颢,在陈庆之的帮助下,竟然带兵打进了洛阳城。孝庄帝一看形势不对,连夜就往北边逃跑了。

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讲陈庆之北伐的文章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。简单来说,陈庆之刚开始打了几场胜仗,但最后还是败了。尔朱荣成功击退了南梁军队的进攻,接着他又四处征战,把关陇地区的起义给镇压了。到这个时候,北方基本上都被尔朱荣统一了。

经过这些战役,尔朱荣完全掌控了北魏政权,势力比当年的董卓还要强大。董卓虽然把持朝政,但各地都不服他,还联合起来讨伐。而尔朱荣对地方的控制力远超董卓,现在他准备效仿曹操的做法了。

孝庄帝现在可能只剩下让位这个选择了,尔朱荣同样这么想,两人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严重。

对尔朱荣来说,皇位就像已经揣在兜里的东西。可他没意识到自己树敌太多——尽管他平定叛乱、拯救了北魏,但对那些贵族老爷们来说,这简直是场噩梦。尔朱荣权力越大,他们的脑袋就越悬乎。河阴那场屠杀还历历在目,天晓得这个杀神什么时候又会举起屠刀?

尔朱荣靠着武力把大家都逼成了敌人。洛阳的权贵们整天提心吊胆,连孝庄帝也整天担惊受怕。他心里清楚,自己能坐在皇位上不是尔朱荣发善心,而是时机未到。等尔朱荣准备妥当,就会像扔垃圾一样把他踢下皇位。

孝庄帝暗中策划除掉尔朱荣,但他身边到处都是尔朱荣的人——伺候的太监是眼线,连皇后尔朱英娥也是尔朱荣的亲闺女。宫里发生任何事尔朱荣马上就能知道,就连皇帝的秘密计划他都一清二楚。

可尔朱荣却信心十足,觉得孝庄帝根本不敢动他。手下人劝他先发制人,他全当耳旁风。每次进宫见皇帝,他就带十几个随从,还都不带武器,这不明摆着给孝庄帝创造机会嘛。

事情最后果然不出所料,尔朱荣中了孝庄帝的计,被诱骗到皇宫里杀害。他死得干脆利落,也死得猝不及防,就像东汉末年的何进那样,以一种谁都没想到的方式突然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孝庄帝以为除掉尔朱荣就能大权在握,却忘了尔朱家族可不止尔朱荣这一号人物。

听到尔朱荣被杀的消息后,他的手下们立刻带兵造反。孝庄帝被尔朱兆抓住,最后在晋阳的三级佛寺里被勒死了。

说实话,尔朱荣被孝庄帝干掉这事,表面看是偶然,其实早晚会发生。河阴之变虽然帮他夺了权,可这事太缺德,搞得北方大家族都不待见他。再加上尔朱荣光顾着打仗平乱,压根没花心思讨好这些有文化的豪门大户,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。

这场权力斗争里谁都没真正赢。不管是尔朱荣、孝庄帝,还是后来的高欢和宇文泰,都只是短暂占了上风。真正笑到最后的,是多年后夺权成功的杨坚。

公元530年9月,北魏永安年间,大将军尔朱荣府上突然热闹起来,来了很多道贺的官员。正当尔朱荣纳闷时,宫里传来喜讯——他的女儿,也就是孝庄帝的皇后尔朱氏生了个皇子。作为小皇子的外祖父,尔朱荣自然该进宫去贺喜。

尔朱荣兴高采烈地带着家人和亲信进宫,刚进去就感觉不对劲——宫里完全没有庆祝皇子出生的欢乐气氛。但他没把这异常当回事,继续大步往里走。谁知刚进内宫,大门突然关上,大批武士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。

直到这一刻,尔朱荣才恍然大悟自己被孝庄帝给耍了。他仗着自己武艺高强,还想靠蛮力控制孝庄帝来翻盘,哪想到孝庄帝早就布好了局。看到尔朱荣冲过来,孝庄帝二话不说直接一刀要了他的命。这个在北魏"河阴之变"中呼风唤雨的权臣,就这么一命呜呼了,连带着他十四岁的儿子尔朱菩提和三十多个心腹手下也一起送了命。

尔朱荣就像汉末搅乱天下的董卓,都是亲手把时局搞乱的人,可惜都没能笑到最后。他刚死北魏就乱成一锅粥,最后被自己的两个得力干将高欢和宇文泰捡了便宜。这人,崛起的时候轰轰烈烈,垮台的时候也是快得让人措手不及。

尔朱荣是契胡族人,他们家族从北魏开国皇帝那会儿就开始跟着朝廷打仗了。他祖上有个叫尔朱羽健的,因为立了功,被赏赐到秀容川一带生活。这地方在北魏首都平城南边,朝廷把尔朱家安排在这儿,就是让他们帮着看守平城的南大门。

后来尔朱家族一直帮拓跋家看守门户,这一守就是一百多年,直到北魏孝文帝把都城搬到洛阳才结束。

孝文帝迁都这件事彻底改变了北魏的政治格局,同时也让尔朱家族迎来了发展良机。那些搬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们突然发现,这里连个像样的牧场都没有,更别提好马了。而离洛阳的优质牧场,恰恰就在尔朱家族控制的秀容川地区。

后来尔朱家族靠着优质战马和鲜卑贵族搭上关系,不仅赚得盆满钵满,官职也一路飙升。传到尔朱荣这辈时,已经当上了北魏的梁郡公,家里管着八千户牧民,养着几万匹骏马,手下能调动的军队超过一万人。

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确实加强了民族交流,但没能解决北魏的老大难问题。特别是北方边境的六镇驻军,原本是抵御柔然的重要防线,现在因为迁都洛阳,军事地位大不如前。这些军人世代为兵不能转行,生活贫困,加上边疆条件艰苦,六镇军民的日子越过越艰难。

公元523年冬天,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让六镇百姓陷入绝境。朝廷救灾不力导致民怨沸腾,最终引发北方六镇大规模叛乱。野心勃勃的尔朱荣立刻意识到这是家族崛起的好时机。他果断变卖家产、招募勇士,迅速壮大自己的势力。当各地战火四起时,这位枭雄已经做好准备,等待属于他的时代到来。

六镇叛乱越闹越大,那些曾经骁勇善战的鲜卑贵族如今沉迷享乐,面对动乱束手无策,最后不得不向宿敌柔然借兵镇压。这时候尔朱荣瞅准机会,主动请命平叛。获得批准后,他靠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家族几代积攒的家底,迅速崛起成为北魏最强大的军阀势力。

尔朱荣在各地平定叛乱的过程中,朝廷给他的封赏不断加码。他还收编了很多六镇投降的士兵,把高欢、侯景、贺拔岳这些猛将都招揽到自己手下,势力一下子壮大了很多。

随着实力不断增强,尔朱荣的野心也越来越大。他不再满足于只控制太行山西边和黄河以北的地区,而是想翻过太行山,向河北扩张,夺取更多土地和权力。

公元528年武泰年间,尔朱荣接连给皇帝递折子,请求带兵去河北平乱。孝明帝怕他势力坐大难以控制,直接下旨不准他跨过边界。尽管尔朱荣兵强马壮,但面对北魏朝廷的威严还是不敢造次,只好暂时按下扩张地盘的念头,暗中等待新的时机。

没过多久,孝明帝突然改变了主意,下令让尔朱荣带兵进京。原来皇帝身边出现了比尔朱荣更让他头疼的麻烦——胡太后带来的威胁。

胡太后虽然是孝明帝的亲娘,但两人为了争权闹得跟仇人似的。胡太后甚至想下毒害死自己儿子。孝明帝察觉危险后,赶紧召大将尔朱荣带兵进京护驾。可孝明帝这人做事优柔寡断,既想靠尔朱荣的军队保命,又担心他进京后会抢走大权,结果半道上又发圣旨限制尔朱荣的行动。

诏书还没送到,孝明帝就被自己母亲下毒害死了。胡太后先谎称孙女元姑娘是太子,暂时稳住朝局,接着又拥立孝文帝的曾孙元钊当皇帝。

听说孝明帝被人下毒害死,尔朱荣觉得自己的好机会来了。他马上以替孝明帝报仇的名义起兵,这样既名正言顺,又能拉拢人心。同时他还拥立北魏皇族长乐王元子攸当皇帝,这就是后来的孝庄帝。孝庄帝也很够意思,投桃报李,给了尔朱荣很大的权力,让他可以代表皇帝发号施令,统领全国军队,还能自己开府设置官员。

形势一边倒,胡太后完全乱了阵脚。原先巴结她的大臣们跑得一个不剩,她只能剃光头发想假扮尼姑溜走,结果刚出宫门就被逮个正着。在尔朱荣眼里,胡太后和她扶持的小皇帝元钊就是挡路的绊脚石,二话不说就把他们扔进黄河喂鱼了。

来到这个阶段,尔朱荣看起来还像个能在乱世中整顿朝纲的得力大臣。但以他的野心,怎么可能满足于只当个辅佐皇帝的臣子?他想要更大的权力——直接夺取皇位。不过在正式篡位之前,他得先收拾那些不听话的北魏皇亲国戚和朝廷官员。

历史上权臣夺权通常都是拉帮结派、打压异己,一边收买人心一边杀鸡儆猴。但尔朱荣嫌这套太费事,干脆来了个"一锅端"。听信手下费穆的主意后,他假借祭天仪式把北魏朝廷的大臣们骗到黄河岸边,然后下令集体屠杀。两千多名官员瞬间命丧黄泉,尸体堆满河岸,这就是著名的"河阴惨案"。

当时尔朱荣并没有把所有人都扔进黄河淹死。实际上,那些曾经暗中投靠过他和孝庄帝的官员贵族们大多逃过一劫。他搞这场屠杀主要是为了吓唬北魏朝廷里的掌权者,好为自己日后掌权扫清障碍。

其实河阴之变不只是尔朱荣一个人干的,孝庄帝也在背后点头同意了。孝庄帝可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,他在朝廷里的根基比尔朱荣还要深厚。刚开始他俩配合得很默契,一起商量大事,互相帮忙,各得所需。很多洛阳的官员能跟尔朱荣攀上关系,其实都是靠孝庄帝在中间牵线搭桥。

河阴之变的结果完全出乎孝庄帝的意料,但对尔朱荣来说却是件好事。他和孝庄帝两大势力相争,总有一方要吃亏。权力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,在南北朝时期,权臣和皇帝从来就没法真正和平共处。

这下子,尔朱荣在孝庄帝面前完全露出了真面目。他刚把所有反对称帝的势力都铲除干净,就迫不及待想废掉皇帝,自己坐上龙椅当新君。

光靠武力镇压虽然能让人暂时害怕,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身边的贺拔岳拼命劝尔朱荣别急着造反,毕竟孝庄帝刚登基没多久,现在就急着换皇帝,跟之前胡太后乱搞朝政有什么区别?再说之前杀大臣已经惹毛了鲜卑贵族,要是现在直接篡位,等于和整个鲜卑族撕破脸,这样尔朱家就算坐上皇位也坐不安稳。

尔朱荣稳住洛阳局势后,马上赶回晋阳远程掌控朝廷。这时候的北魏王朝已经乱成一锅粥:先是六镇起义闹得天翻地覆,后来又出了河阴之变的惨剧。洛阳城被尔朱荣血洗后几乎成了空城,地方上更不太平——河北、关中、青徐这些地区造反不断。更麻烦的是,南边投靠了梁朝的北海王元颢,正被大将陈庆之护送着杀回北方要抢皇位。

尔朱荣准备先收拾河北造反的葛荣。这葛荣趁着北魏内部乱成一锅粥,居然自己当上了皇帝,还带兵围住了北方要地邺城,想灭了北魏朝廷,自己坐江山。

尔朱荣听说叛乱消息后立即率军镇压。出兵前他先派人侦察葛荣部队情况,发现对方虽有几十万士兵,但主要是步兵。而自己最拿手的就是骑兵作战,正好能克制对方,胜算很大。

公元528年,尔朱荣带着七千骑兵出征。他先假装打不过,引诱葛荣带着三十万大军来追。等敌人上钩后,埋伏的士兵突然杀出,打得葛荣军队措手不及。最终葛荣被抓,这场席卷河北的大叛乱就这样被平定了。

为了防止剩下的残兵败将再聚集闹事,他下令让葛荣的士兵就地解散,既往不咎。愿意当兵的可以留下继续服役,之后根据才能任用葛荣的旧部。就这样,葛荣彻底平息了六镇起义及其后续引发的所有叛乱。

北方刚安定下来,南方又闹出了乱子。之前逃到南边的北魏皇族北海王元颢,在陈庆之的帮助下,竟然带兵打进了洛阳城。孝庄帝一看形势不对,连夜就往北边逃跑了。

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讲陈庆之北伐的文章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。简单来说,陈庆之刚开始打了几场胜仗,但最后还是败了。尔朱荣成功击退了南梁军队的进攻,接着他又四处征战,把关陇地区的起义给镇压了。到这个时候,北方基本上都被尔朱荣统一了。

经过这些战役,尔朱荣完全掌控了北魏政权,势力比当年的董卓还要强大。董卓虽然把持朝政,但各地都不服他,还联合起来讨伐。而尔朱荣对地方的控制力远超董卓,现在他准备效仿曹操的做法了。

孝庄帝现在可能只剩下让位这个选择了,尔朱荣同样这么想,两人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严重。

对尔朱荣来说,皇位就像已经揣在兜里的东西。可他没意识到自己树敌太多——尽管他平定叛乱、拯救了北魏,但对那些贵族老爷们来说,这简直是场噩梦。尔朱荣权力越大,他们的脑袋就越悬乎。河阴那场屠杀还历历在目,天晓得这个杀神什么时候又会举起屠刀?

尔朱荣靠着武力把大家都逼成了敌人。洛阳的权贵们整天提心吊胆,连孝庄帝也整天担惊受怕。他心里清楚,自己能坐在皇位上不是尔朱荣发善心,而是时机未到。等尔朱荣准备妥当,就会像扔垃圾一样把他踢下皇位。

孝庄帝暗中策划除掉尔朱荣,但他身边到处都是尔朱荣的人——伺候的太监是眼线,连皇后尔朱英娥也是尔朱荣的亲闺女。宫里发生任何事尔朱荣马上就能知道,就连皇帝的秘密计划他都一清二楚。

可尔朱荣却信心十足,觉得孝庄帝根本不敢动他。手下人劝他先发制人,他全当耳旁风。每次进宫见皇帝,他就带十几个随从,还都不带武器,这不明摆着给孝庄帝创造机会嘛。

事情最后果然不出所料,尔朱荣中了孝庄帝的计,被诱骗到皇宫里杀害。他死得干脆利落,也死得猝不及防,就像东汉末年的何进那样,以一种谁都没想到的方式突然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孝庄帝以为除掉尔朱荣就能大权在握,却忘了尔朱家族可不止尔朱荣这一号人物。

听到尔朱荣被杀的消息后,他的手下们立刻带兵造反。孝庄帝被尔朱兆抓住,最后在晋阳的三级佛寺里被勒死了。

说实话,尔朱荣被孝庄帝干掉这事,表面看是偶然,其实早晚会发生。河阴之变虽然帮他夺了权,可这事太缺德,搞得北方大家族都不待见他。再加上尔朱荣光顾着打仗平乱,压根没花心思讨好这些有文化的豪门大户,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。

这场权力斗争里谁都没真正赢。不管是尔朱荣、孝庄帝,还是后来的高欢和宇文泰,都只是短暂占了上风。真正笑到最后的,是多年后夺权成功的杨坚。

发布于:陕西省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